2024烂片终极盘点!

时间:2025/02/01 14:50:50   作者: 爱游戏app手机版

  这篇和昨晚竞争非常激烈的十佳一样,今年的烂片竞争相比往年也更激烈,入选名单我们就列了29部(同样会全部放在最后),即便是筛了又筛,初选也已超越十部,最后实在是没法放弃任何一部,于是只能把这份榜单扩充到十五部。

  百花齐放在各类片种都有,从喜剧、爱情、黑帮、科幻、奇幻、文学改编、动作、悬疑、谍战,更不可思议的是一部恐怖片提名,这些创作者堪称中国电影的粉刷匠,均匀涂抹每一个领域,发奋涂墙。

  神奇的是,我们整理的时候发现这些片子虽然在不相同的领域,但它们的缺点却屡屡重叠。

  这些片里无一例外都充斥着女性角色塑造的失效或者把女性作为性客体的利用,不少电影甚至直接把女性视角改成了男性视角。在这种创作方法的统御下即便是男性角色也只是变成了工具,构成了服务于情绪的一环。

  这十五部里,改编和续集占了其中的八部,创作力降级的同时,它们无一例外还都呈现出了大幅的美学降级。

  对烂片的盘点就是对这些重要的基础内容的反复重提,希望明年这个榜单不要继续扩大,希望这些创作者都能意识到,赚钱最起码的,是要从尊重观众和讲好故事开始。

  戏外比戏内还有趣,撤档,之后火速上线流媒体,导演在交流会上与谢飞导演“互呛”,直言观影有门槛,爱看手机短视频的人看不进去...是拍给二十多岁年轻人看得电影。

  打着悬疑的旗号,却基本上没有任何的设谜和解谜,把悬疑简约成关于“死亡”和“秘密”的结果,省略掉了填充过程的揭秘和推理。

  所谓的推理过程就是一会儿质疑对方身份,一会儿以上帝口吻挑明每个人的秘密和自私;所谓的人性揭露就是生硬刻意的人物争吵和互相攻击,不知道人物服务于什么,总之不服务于这部电影。

  一边说着“终于不在国产片里谈恋爱了”,一边用着比偶像剧还要油腻的手法去拍摄男女主和他们的日常相处。

  一边贴着悬疑的标签,一边拍着没有脑子的悬疑戏。早就在那边挂上号的主角在上海滩如履平地,行事毫无顾忌,那边到处封锁上海滩,偏偏对他们眼皮子底下的主角视而不见。

  主角团所有的密谋策划都在散布观众的电影院里高声交谈,有一幕为了用到放映机投出来的那束光,竟然直接让男主站在电影院过道“私下”商讨行动,一幕幕放映的画面从他脸上掠过。

  靠着1314下雪场的营销,预售票房破亿,几百万剧粉奔着“张万森,下雪了”冲进影院,结果看了一部跟原剧丝毫没有关系的电影。

  影版削弱了剧版的青春和悬疑,把女主视角改成了男主视角,加入了大量戏剧化的形式、狗血的戏码,以及爱情烂片的工业糖精和各种伎俩。

  这一切的努力,就为了把那句“张万森,下雪了”缝进电影,却最终狂揽7亿票房。

  人物动机全部前后矛盾,角色像是NPC,设定好做什么TA就做什么,完全不做超出自己身份之外的任何事,如果非要问为什么那就去问问导演为何需要拍电影。

  用躁狂症去塑造角色,实际上的意思就是为了让这个病去服务剧情的暴力,不负责任地把一种精神疾病和反社会人格的犯罪划上等号。

  作为一个爱情片,故事只写了男人却不写女人。女主作为一个事业有成的高知女性,只因为男主的一碗红糖水,就无可救药地爱上了他。

  豆瓣有句对这种类型的总结非常好:剑与剑鞘型的关系。女主像剑鞘一样只为契合男主这把剑。为什么?不重要,重要的只有情愫本身。

  但情愫它也不会写,写暧昧只会写穿着性感的衣服去你家找你、递东西的时候下半身擦过下半身;写爱情写不出一点爱,只会写殉情和苦情。

  整部片的观看情绪就是在弱智和无聊之间来回跳,毫无悬疑惊悚,毫无抽丝剥茧的破案,镜头和音乐就差直接在开头把真凶告诉你了,属于是你第一眼怀疑谁凶手就是谁。

  故事简单到像是在霸凌观众,每个房间的房间名和房间里挂的花是对应的这种放在正经推理作品里都不屑用的剧情,在这部里竟然成了破案的最后关键。

  记得有段剧情是要判断一个关键人物是否离开,推理她没有离开的原因是“作为女人,要离开时,一定会收拾行李”。这看完找谁说理去。

  片子拍的是中国的维和警察,维和部队是原属联合国的警察部队,让片子除了民族主义又带有国际主义的色彩。

  但这片只剩民族主义,毫无国际主义。拍我们的警察英勇不是去写我们英勇,而是通过拍西方警察的蠢笨懦弱来衬托我们的聪明和英勇。

  到了真正塑造主角的时候,又把他们当成神一样写,主角枪林弹雨中穿行毫发无损,最后只是用一个肩膀受伤的代价换取了对方boss的性命。而写一个正式队员的成长路径是让他从毫无组织纪律到队友因他受伤激起了他对自己的反思。

  二者唯一的相似处就是在这里了,看完后真的是愤怒,三十年过去了,电影怎么能够降级到这种地步。

  “好梦一日游”讲的是虚无,落点是梦,富贵的想尝试贫穷,明星想体验平凡,平民想要做巴顿将军。身份改变的背后是精神世界的空虚和匮乏,所以人们会寻求改变,会做梦。

  “好运来”有什么?女孩想要成名,青年创业成功,穷人衣锦还乡,看似是在讲这个时代对物质生活的普遍需求,但你完全不知道它在嘲讽谁、戏谑谁、贴近谁,又准备去感动谁?

  两部都是本土化的喜剧翻拍,但包贝尔将之本土化的唯一方式是在里面加入大量低俗的笑点。

  前者有在电影节红毯上脱裤子博热度、拿到角色的原因是竞争对手被马踢了,以及对着鱼做人工呼吸;后者有吃泻药在高速上呕吐、拉稀,丑态百出。离开了屎尿屁包贝尔电影就创造不出喜剧。

  两部片豆瓣的最高赞一个是“你可以永远不相信包贝尔”,一个是“为什么还有人投钱给包贝尔拍电影”。

  故事上延续的也是“二女争一男”的影视糟粕,两个女人轮番质问一个男人“你还会不会喜欢她”“你选不选我”,满屏是主创的自我感动和自以为是的意淫。

  打开这片的豆瓣评论区竟然都是在为郭敬明道歉,这说明即使在烂片的梯队里,张嘉佳也是位于鄙视链下级的那个,至少郭敬明那杯从头上泼下去的红酒就比他高级了不止一星半点。

  从没想过要在一部电影里忍受这样多的东西,整部片子从台词剧本到视听语言没有一项是及格的,从人物到镜头所有东西都是端着的,连他们杯子里摇晃的红酒都是端着的。

  但比这些更可怕的,是我还要忍受它极其陈腐的思想和价值。它的情节一句话就能概括:一个男人最高规格的意淫。想拍中国的《教父》,结果拍成了一个村口混混幻想的英雄之死,杀死了大哥,赢得了兄弟的尊重和大哥女人的芳心。

  又是谐音梗,又是那种把女性与性挂钩的创作方法,又是屎尿屁乱喷的低级笑料。

  整部电影呈现出一种无目的的混乱,电影为了笑,人物逻辑脸面什么都可以不顾什么都可以不要。喜剧喜剧,只要喜不要剧。

  整部片用“山寨”二字就能概括,山寨版的《神话》剧情,山寨的成龙AI换脸,剧本更加是山寨AI写出来的剧本。

  由网络流行语组成的尴尬台词,充斥着自以为是的感动和有趣。动作场面更像是成龙对过去的自己的羞辱。反派全是弱智,转折都靠硬编,张艺兴那个角色甚至一路滋着血爬过冰川、草原、雪山。

  把一部恢弘细腻的《红楼梦》浓缩到只有“金玉良缘”四个字,把金玉良缘的由头写成了凤姐为了贪图薛家财产而制造的阴谋。

  主线上是自说自话的改编,但内容上又填进了原著的各种名场面,主题跟故事各说各的。镜头本应对准女性的命运却对准了女性的身体,人物本应复杂多变却被强行分成正反阵营。

  它本身也属于那种一无是处的片子,一篇3000字的文写不出它十分之一的差。特效参差不齐,故事一马平川。

  你想要去看“人物成长”,但是主角几乎就是一个被抽空的人物,连个完整的成长弧线都找不到;你想去看“事件发展”,但看完连一条主线都捋不出来。

  天天打着中国式XX大片的名头,实际上就是拼凑世界各国的经典科幻。但拼凑都拼不明白,把怪物、异能、超自然、灾难、科幻、主旋律一锅乱炖,成了一团浆糊,稀里糊涂。

  最后是除了这十五部之外,我们其他入围到大名单的电影(以下排名不分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