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意识的提高使得“低碳节约”成为时尚,“旧物利用,变废为宝”成为很多人的生活小习惯。那么,如何设计和创造使得旧物利用变得更有趣,就需要用心发挥想象力了。
生活水平的提高了,人们有能力也有时间追求新潮,过去“物尽其用”的习惯在追求时尚的今天已然不再适用。慢慢的变多的人身边都有了“没有破损,扔掉可惜”的旧物。于是,旧物利用的创意应运而生。
在提倡环保低碳的今天,“旧物利用”慢慢的变成了一种时尚。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微信、微博等自媒体平台上,有关旧物利用、环保低碳的创意层出不穷。
“如今,浪费是当前社会的重大问题,也是社会各界乃至千家万户都十分关注的问题。”长期从事环保宣传、供职于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的刘海洋和记者说,“要想减少浪费,首先就应该将身边可利用的物品循环利用。”
2011年11月,我国城市人口每天产生生活垃圾已达1千克/人,大城市已达1.2千克/人,而据有关部门公布数字,全国每年垃圾总量已达2.5亿吨,并以每年8 %的速度增长。
“城市生活垃圾困扰着城市当中的每个人。如何有实际效果的减少生活垃圾,使得物皆能尽其所用,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考虑。”刘海洋表示。
旧物利用就是将身边闲置的、可供利用的物品,经过脑海中的构想和动手实践,制作成新的用于观赏或使用的行为。旧物利用不但可以节省开支,还能够大大减少生活垃圾的排放,更难得的是,它还能成为一种乐趣。
“旧物利用是一门化腐朽为神奇的学问,既能减少浪费、支持环保,又能为生活带来更多快乐。”刘海洋总结道,“所以说从现在开始,任何一个人都应该养成一种旧物利用的习惯,让节约是我们的生活态度,把浪费赶出千家万户,我们的低碳生活可以从旧物改造开始。”
如今,旧物利用更是体现了一种生活观念。刘海洋介绍说,由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提倡的“乐和生活”就是这一方面的代表。
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创始人廖晓义解释说,乐和生活就是盖生态房子,就是一个低碳的生态系统,就是要公民参与,共同治理。更重要的是这样一个像家一样的群体,有一种共同信念就是敬天惜物的生态伦理。
另外,旧物利用的“暖风”不仅仅只在生活小习惯上得到了体现,在时尚圈、设计界也都刮起了一股旧物利用的“节俭风潮”。
2012年,意大利的设计先锋Dalisi1在米兰的博物馆展览上展示了风格另类的旧物改造手工作品。这些作品使用一些废弃的铁皮盒、瓦楞纸等,利用简单的技术创造出新的设计界线。
以色列设计师Naama Steinbock和Idan Friedman在他们的工作室Reddish studio里,把一些旧的钢板浴缸改造成名为bath & beyond的椅子,实用又不失时尚感。
然而,与加拿大装置艺术家Peter McFarlane相比,他们却也要更逊一筹。从小就喜欢把东西拆拆合合的Peter McFarlane可谓终其一生都奋斗在将废弃品改造成惊人事物的伟大之路上。在Perter McFarlane看来,东西被丢弃只能说明使用者缺乏想象力。他从来不扔东西,而且家里的许多东西都是他用回收用品创意生成的。
“我们普通人虽然比不上这些设计师,但是旧物利用也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刘海洋认为,“生活中可以旧物利用的例子比比皆是。像牛奶或饮料的包装盒可拿来放置物品,旧筷子做方便收纳的锅垫,空罐头制作带记事板功能的笔筒等都能轻松实现。”
作为一名旧物利用达人,拼布网网友李女士“旧装改新衣”的本领是她颇为自豪的事情。从小喜欢服装设计的她,虽然并没有进入梦寐以求的服装设计行业,但是利用自己的旧衣服改装新衣服的习惯,仍使她实现了自己的服装设计梦。
无论是高领长袖毛衣做成镶花小短衣,还是把旧牛仔裤改成时尚挎包,那些旧衣服在她的手工之下又得到了“新生”。
“我觉得把旧衣物再利用是一件很有创意和很有情调的事情,不仅仅可以节省成本,更是一种低碳生活体现。”李女士说道。
如今像李女士这样利用自己身边旧物,把自己爱好同低碳生活融合在一起的人有很多。
“旧物利用养成习惯之后,旧物利用带给人的情调价值已经超越了节俭本身。”刘海洋和记者说,“在我们的倡导下,很多低碳生活的爱好者都在享受其中的乐趣。举个例子说,比如制作托盘铁盒告示板,将旧的托盘、装糖果的铁盒装饰上零碎的壁纸,把出去旅游的门票、某个城市的地铁图放进去,摆在书桌一角,时常看看都能勾起一片美好的回忆。”
自2012年9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每年全国节能宣传周的第三天设立为“全国低碳日”之后,低碳生活开始走进每个人的生活。除了要养成良好的低碳生活小习惯之外,旧物利用便是将低碳生活付诸实践的最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