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5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文对部分出口行业的退税政策做调整。经我们粗略估算,涉及调整的出口产品占我国出口总额约6.7%(需要指出的是,由于部分明细商品缺乏具体统计数据,本文仅通过出口商品大类估算,和实际可能存在偏差)。我们大家都认为本次政策调整有三方面影响:
一是退税政策调整可能优化我国贸易环境。今年以来,以美欧为代表的较多经济体曾质疑我国输出“产能过剩”问题,显然质疑并不合理,同时我们大家都认为本次出口退税调整仍能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优化我国贸易环境(尤其是新三样相关品类)。
二是出口退税本质是财政收入减项,我们大家都认为本次结构性调整对财政收入影响有限。
三是随着相关出口产品的出口退税率的取消或下调,或使得相关出口导向行业供给侧优化。
2024年11月15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文对部分出口行业的退税政策进行调整。
一方面是取消铝材、铜材以及化学改性的动、植物或微生物油、脂等产品出口退税。从大致的规模来看,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24年1-9月铜及铜制品的出口金额为791亿元,铝及铝制品的出口金额为2063亿元,动植物油脂及其分解产品的出口金额为219亿元。
另一方面是将部分成品油、光伏、电池、部分非金属矿物制品的出口退税率由13%下调至9%。其中与成品油以及部分非金属矿物制品出口相关的出口分类主要有矿产品,2014年1-9月出口金额约3370亿元(必须要格外注意的是,该品类并非所有商品均涉及关税调整,由于部分数据颗粒度不足,本文仅近似处理);光伏、电池主要涉及部分“新三样”出口。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出口“新三样”电动汽车、锂电池和光伏产品7578.3亿元,占我国出口总值的4.1%。
2024年1-9月我国出口总规模约20.8万亿,如按上述数据粗略估算,涉及调整的出口产品金额占我国出口约6.7%(需要指出的是,由于部分明细商品缺乏具体统计数据,本文仅通过出口商品大类估算,和实际可能存在偏差)。今年以来,以美欧为代表的较多经济体曾质疑我国输出“产能过剩”问题,显然质疑并不合理,同时我们大家都认为本次出口退税调整仍能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优化我国贸易环境(尤其是新三样相关品类)。
财政视角:出口退税本质是财政收入减项,本次结构性调整对财政收入影响有限
出口退税主要涉及在国际贸易业务中申报出口的货物,在国内所有生产环节和流通环节缴纳的增值税等,可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退还。作为国际通行做法,出口退税可以有很大成效避免国际双重征税。综合看来,出口退税税率的调整是我国宏观经济调整的重要方式,与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产能等国家战略紧密结合。
考虑到有关政策于2024年12月1日正式执行(所列产品适用的出口退税率以出口货物报关单注明的出口日期界定),因此对于2024年的财政收入影响较为有限。2024年1-9月,出口退税累计规模为15663亿元,同比增长10.4%,预计全年有望延续较好涨势。更需要我们来关注的是,对于2025年及后续财政的影响,我们大家都认为既需要仔细考虑退坡后的出口退税政策影响,也需要更加多得去把握出口退税涉及贸易品类别的价格弹性,即退税政策对于贸易量本身的影响。预计从出口数据的脉冲来推演,取消或降低出口产品的退税率可能会对财政收入有一定正向拉动。
我们判断,取消或降低出口产品的退税率,企业得到的退税将相应的减少,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增加了出口产品的成本,从宏观视角来看能够更好的起到抑制产品出口的作用,尤其是对于一些低附加值的产品以及主要是通过价格竞争来出口的公司。更重要的是,出口退税调整效果主要根据商品的价值的弹性,弹性越高,政策效果就越好,因为价格变革对市场需求量影响相对来说比较明显。比如对于一些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特别强竞争力的出口商品,由于降低出口退税率增加的成本,很容易通过涨价方式转嫁给国外进口商,出口量未必会有明显减少。而对于竞争力比较弱的商品,若企业采取压低采购价格等措施来压缩自身成本的话,也能自行消化一些降低出口退税率的影响。
从货物贸易结构来看,工业制成品特别是机电类产品在外贸出口中占比较高,也是当前受益于出口退税政策的主要类别,而此次政策调整涉及到的一些品类可能对整体的出口退税影响较为有限。
以本次出口退税下调政策涉及的光伏三大类产品为例,包括硅片(直径>15.24cm的单晶硅片(经掺杂用于电子工业的),商品编码38180019)、电池(未装在组件内或组装成块的光电池,商品编码85414200)和组件(已装在组件内或组装成块的光电池,商品编码85414300)。此前的退税优惠政策覆盖了光伏产品在国内缴纳的增值税,有力推动了光伏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随着全球对可再次生产的能源需求的增加,中国光伏组件、电池等在全球的市场占有率逐年攀升。我国光伏组件产量已经连续16年位居全球首位,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等产量产能的全球占比均达80%以上。对其他缺少供应且处于需求爆发期、仍然需要进口中国组件的市场,海外价格有支撑上涨的可能性,而出口量的层面来看受到的冲击可能相对较小。
如果我们按照2023年上述三类光伏产品(硅片、电池和组件)出口金额484.8亿美元来估算,按照原来13%的税率退税,对应企业将获得55.77(=484.8/(1+13%)*13%)亿美元退税。调整以后(即按照原来9%的出口退税税率),对应企业将获得38.61(=484.8/(1+13%)*9%)亿美元的退税。也就是说,中国光伏产品将减少17.16亿美元的出口退税。考虑到2023年人民币对美元平均即现汇率为7.1903,可以计算出上述三类光伏产品减少的出口退税金额约合123.39亿元人民币(其余品类出口规模相对新三样更小,影响更为有限)。而2023年出口退税总金额接近1.8万亿元,能够正常的看到本次出口退税下调政策对总体财政收入的影响相对有限。
我们认为,随着相关出口产品出口退税的取消或退税率的下调,或使得相关出口导向行业供给侧优化。
一方面,出口退税率影响企业产品毛利,例如出口退税率的上调将直接减少公司制作成本,在产品出口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产品毛利上升,反之产品毛利下降;另一方面,出口退税款有助于缓解企业紧张的问题,减少现金流压力,提升出口企业竞争力,反之现金流压力增加。
我们认为,利润率较高、经营能力较强的出口企业受出口退税调整影响或较为有限,但长期以来未能实现自主盈利的出口企业或面临出清风险,总体来看相关出口行业的龙头企业有望受益。
以出口份额较大的“新三样”为例,2024年以来,工信部已逐步引导新能源领域的总量控制和结构调整。5月8日,工信部发布《锂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征求意见稿)和《锂电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办法(2024年本)》(征求意见稿),对新增产能予以规范,要求企业研发费用率不低于3%和产能利用率不低于50%,推动行业技术创新和加快落后产能出清。7月9日,工信部发布《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指出,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所带来的成本。新建和改扩建光伏制造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为30%。工信部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年底,已累计公告十二批共329家、撤销七批共120家光伏行业规范企业名单,名单涵盖光伏制造业主要环节60%以上骨干企业。
特朗普贸易政策导致国际贸易摩擦超预期升温、财政逆周期调节力度超预期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