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修复师赵钰:让文物重新“活起来”

时间:2024/06/18 05:25:53   作者: 花洒系列

  1995年,赵钰出生在内蒙古包头市。因为家中长辈热爱收藏、热爱历史,受家庭氛围影响,她从小对古代文化特别感兴趣,同时,也深深地爱上了文物。

  “我父亲是一个文物收藏爱好者,而且家附近有几个古玩市场,在我小的时候,每到周末父亲就会带我一起去那边‘淘货’。”

  赵钰说,正因为对古代文化热爱,在当初填报高考志愿时,选择了“冷门”的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主攻古陶瓷修复。

  赵钰介绍,陶瓷文物大体上分为传世陶瓷、出土陶瓷、出水陶瓷,修复方式分为考古修复、展览性修复、商业修复,修复过程大致为清洗、粘接、补缺、上色等。

  赵钰和记者说,去到学校开始有效学习之后,更加热爱文物修复这项技艺,立志将此作为自己终生的追求。在校学习初步知识后,为了更好地提高古陶瓷修复技艺,前往古陶精舍进行针对性的陶瓷修复学习。

  “我和海南是非常有缘分,当时学校选择一批优秀学生到海南省博物馆完成一个瓷器修复项目,我作为一年级的代表去参加了。”

  她说,当她来到海南省博物馆,亲手接触到文物的时候,内心很开心和激动。但文物不比普通器物,有很大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损坏具有不可逆转性,所以当时她十分小心翼翼。

  大学毕业后,赵钰跟随自己的爱人一起来到海南省博物馆工作。海南是水下文化遗产大省。作为一名海南的文物修复师,她的工作主要是针对出水瓷器的修复,出水瓷器修复要比出土瓷器修复更加复杂。

  不过,在对出水陶瓷器做修复时,其过程有一个特别的步骤——脱盐。海洋出水瓷器中的可溶性盐在外因的改变下,会发生溶解重结晶现象,从而造成釉面剥落、返盐、疏松等病害,所以陶瓷出水后,第一步就要进行脱盐处理。

  一件出水瓷器从出水到陈列,要经历漫长的过程。修复一件出水瓷器第一步是要清洗,然后脱盐对文物进行保护,完成脱盐后,建立修复方案,才能对破损的瓷器进行拼接补配。最后经过随底色以及补绘纹饰之后,方能达到陈列展览需求。

  她曾保护修复过大量的出水瓷器,其中一件南海海域出水的元青花莲池鸳鸯纹玉壶春瓶,让她印象非常深刻,该瓶为国家一级文物,这件器物可以充足表现出出水瓷器与传世瓷器的保护修复流程不尽相同。

  “该件文物从南海海域出水后,因各方面影响受损,在修复前需对文物保护修复的介入程度问题进行探讨。”

  赵钰称,在确定技术路线以后,才开始对文物本体开始修复,先是脱盐、凝结物去除,然后补配塑形,最后在进行随色、补绘。

  在修复文物的过程中,赵钰经历过不少修复难度较大的时刻。“有的陶瓷被掩埋到地下,出土后已碎成多片并伴随残缺。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先把破碎瓷片清理洗涤干净,接着进行拼接,缺失部位再进行补全和绘制纹饰,这是一个很复杂、很漫长的过程。”赵钰说。

  小到近乎透明的薄胎器物,大到几十斤重的明代龙缸,有时甚至需要在几百片瓷片里拼凑出一件瓷器……对赵钰来说,一件古陶瓷器需要修复半年甚至一两年,是常有的事。

  修复一件文物短则数月,长则数年。虽然修复过程很辛苦,但每当触碰到这些埋藏或传承千百年的陶瓷器碎片,赵钰内心依旧十分激动和欣喜,想到通过个人的双手,赋予它们第二次生命,帮助它们以完整的形态展现在世人面前,她就很满足。

  从事文物修复十余载,她凭借一份心底里的热爱,“医治”了300多件古陶瓷。令赵钰记忆最为深刻的是关于一件龙泉窑大碗的修复故事。这件文物本体有历史修复痕迹,在清除颜料遮盖后,发现釉面严重受损,是在修复打磨过程中操作不当导致的,原有修复师为了遮盖这一错误又大面积的用仿釉材料来覆盖,严重破坏了文物。

  看到这件被破坏的文物,让赵钰心生感慨,“遇良工,修而缮之,延年益寿;遇不良之工,元气大伤”。这件瓷器跨越历史的长河,却在被修复时受损,而这种对于文物的破坏让她极其痛心。在从事文物修复的过程中,赵钰一直秉持对文物的敬畏之心,时刻保持严谨的态度,不敢轻易辜负历经千百年与我们相遇的文物。

  赵钰认为,做文物修复工作,首先要有定心,能沉得下来,把简单的事情重复做,不受外界复杂声音干扰;其次还要专心,面对复杂棘手的问题,集中精力专心解决。很多人觉得文物修复师的工作很无聊,可她不觉得。“因为每件文物的不完全一样,会让我不停地思考,工作时一门心思琢磨手中的器物,是一种乐趣。入了这一行,我就会从始至终坚持,尽心尽力地精研技艺,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2021年5月至2023年4月,赵钰供职于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考古部,负责馆藏藏品的保护修复工作。2023年3月,她代表海南省参加全国文物行业职业技能竞赛陶瓷文物修复项目,获得了二等奖。她称,学到第十年才拿到这一奖项,实属不易。前期的十年,都是在铺垫及学习。

  日前,全国文物科学技术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为30名在全国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中被评为“全国技术能手”称号的选手颁发奖牌,来自海南的赵钰获此殊荣。

  赵钰表示,她非常感动,作为一名年轻的文物修复人员,能得到这样的荣誉和认可,是莫大的荣幸。她希望自己以获得的荣誉为新起点,戒骄戒躁。

  “我认为,文物修复师就等于文物的医生,能够最终靠自己的双手,让它们延缓衰老,更加健康。”

  当初,赵钰凭着一份热爱选择了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并一路坚持了下来。如今,当工作习惯融入生活,赵钰对文物修复师的理解也从未改变过。她始终认为,文物修复师的意义,就是通过个人的力量去保护文物,延续和传播其价值。

  2023年5月,赵钰从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离职,全身心地投到古陶瓷修复中去。

  “现在我选择辞职出来,除了不愿荒废手艺,也是想把更多时间和精力用在培养人才上面。”

  赵钰说,文物修复是一项手工技艺,需要一辈又一辈的总结与传承,一辈又一辈的坚守与创新,这些推动着文物修复行业不断地发展和延续。

  对于未来的职业规划,赵钰坦言,她其实很想培养更多的“新鲜血液”。“现在文物修复师出现了断层的情况,我想通过个人的力量,去培养一些有兴趣并愿意坚持到底的学生,大家合力把我们的优良历史传统文化传承、发扬下去。”

  赵钰和记者说,海南现在也逐步地重视文物修复师,她想通过开公益讲座或者师徒制的传承,为海南培养更多的年轻文物修复师。只要让更多人了解这一个行业,更多年轻人参与进来,那么我们肯定能把陶瓷修复技艺传承下去。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上一篇:铸钢行业市场发展机遇 铸钢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投资分析

下一篇:科勒浴缸换货后再现裂纹僵持数日厂家承诺换货